饮水思源----记八局老同志刘新明
在中建八局走过的三十年里,有一批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人伴随八局一路走来。在国家改革开放、加入WTO、市场环境风起云涌的挑战下,他们坚定地追随八局,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,表现出对中建八局的无限忠诚。他们是中建八局发展历程中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!
这次采访的对象是佛山中海千灯湖一期东区项目部实验主管刘新明。当笔者走进刘新明的办公室,他刚从施工现场取样回来,满身的灰尘泥土掩盖不了老同志对工作的满腔热情。面对采访,老同志热情地跟笔者讲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。
当年在工地上的日子,我们的老同志至今难以忘怀。老刘年轻的时候在南京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,1983年转入中建八局三公司成为一名抹灰工人。部队从计划经济模式跨入了市场经济模式,从军队的供给制转向了自谋生路、自找饭吃、自寻活干,从军人变为一个企业员工,老刘思想上顿时感到了深深地失落。当他还来不及完全适应的时候,就被卷入了改革开放,建设祖国的浪潮中。
雨中平路:因当时机械缺乏,当年的老同志们初到工地现场都只能采用人工平整场地,工地临时设施建设大部分都是人工完成。老刘回忆道:初到南京某工地现场时,正逢雨季,现场是一片荒地,方圆几里没有人烟。现场只有一条很窄的小路(实际上是同志们用脚走出来的路),泥土里还有坚硬的石子,沉重的施工器材压着同志们的肩膀,运送行李的货车轮胎陷在泥里无法动弹。就这样,同志们在狂风暴雨中,在一片荒地上安营扎寨。
生活艰苦:当时的工地临时用水用电没有那么完善,施工队伍入场后水电无法及时跟上。老刘说道:没有自来水,同志们只能现场打水井,供生活所需,洗澡是一种奢求。没有电,同志们晚上取火照明,直到现场通电为止。因为当时没有保鲜的冰箱,工地周围也没有市场,同志们日常3餐大部分都是腌菜萝卜。当时没有板房,都是同志们用竹子搭设的帐篷,房间里晚上经常有老鼠到处乱串,甚至还有蛇出没。
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故事:当时浇筑混凝土土没有输送泵,只能用塔吊吊运。混凝土也要自拌,人工将水泥、砂、石子铲进搅拌机中。老刘回忆到,就算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,八局的老一辈们也没有忘记质量控制,严格控制砂、石子含泥量,及混凝土配合比。因为没有机械,施工效率很低,浇筑地下室混凝土通常要连续作业5、6天,2班倒。是八局的老一辈先锋们,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!
讲述完上述故事后,老刘对我们年轻一代寄予了期望。他相信,我们会继承老同志们的优良作风,提高生产技术,加强科学管理,企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。